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国际竞赛 > 生物竞赛 >

一文详解IGEM比赛规则,比赛时间什么时候?附IGEM竞赛课程

IGEM大赛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2003年创办,最初主要面向在校本科生,旨在激发学生对合成生物学的兴趣,培养其科研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。2005年,它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赛事,每年10月或11月,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团队齐聚一堂,在波士顿或其他轮流举办地展开最终角逐。历经多年发展iGEM规模不断壮大,参与人数已突破8万,参赛队伍涵盖了如哈佛大学、耶鲁大学、剑桥大学、牛津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,以及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 ,已然成为合成生物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赛事。

赛事内容与形式

跨学科融合:iGEM是一场涉及生物学、数学、医学、信息、计算机科学、工程学甚至艺术设计等多领域的交叉学科竞赛。参赛团队需要运用标准生物模块(BioBricks)构建基因回路,建立数学模型,对人工生物系统进行预测、操纵和测量。有的团队利用生物学知识设计独特的基因序列,通过数学模型预测其功能,再借助计算机编程实现对生物系统的模拟和优化。这种跨学科的要求,让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都能在其中发挥专长。

自主选题与团队协作:比赛要求学生自主选题,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研究。团队一般建议12-20 人,分工明确,包括实验操作、数据分析、模型构建、项目宣传等。在整个过程中,成员们不仅要完成各自负责的任务,还需密切沟通,共同攻克难题。比如在实验设计阶段,生物专业的学生负责设计实验步骤,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则协助搭建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。

成果展示多元:参赛团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研究,并将成果以多种形式呈现。一方面,要制作内容详实的网页(wiki),详细记录项目的研究背景、目的、方法、结果和结论,方便全球科学家共享研究成果;另一方面,设计精美的海报用于直观展示项目重点,准备20分钟左右的英文演示(presentation)进行现场汇报,接受评委和其他团队的提问与交流。

赛事时间与流程
 

组队报名:每年1月启动组队,学生们开始寻找志同道合、具备不同专业技能的队友。6月队伍报名截止,完成网上的team roster确认参与成员,同时确定指导老师,一般由专业领域的教师或科研人员担任。

课题拟定:3-6月,学生接受合成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的在线培训,了解前沿研究动态和技术方法。5-6月,团队根据培训所学和自身兴趣,确定研究方向和课题,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。

实验研究:7-8月是线下集训和实验阶段,团队进驻学校或专业实验室,按照研究计划开展项目实验,收集数据。期间,团队成员需要密切配合,严格把控实验质量,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

成果汇总:在7-8月实验进行的同时,团队开始整理实验数据,准备项目报告和展示材料,包括制作项目宣传视频、演示视频等,将研究成果以直观、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。

项目制作与答辩:9-10 月,进一步完善项目,对展示材料进行优化,进行多次模拟答辩。10月底或11月上旬,在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答辩,向评委和其他团队展示研究成果,接受评审。

课题选择策略


结合专业志向:学生可根据自己未来想申请的专业方向选择课题。如果倾向于生物医学专业,可选择与疾病治疗、药物研发相关的课题;对环境科学感兴趣,则可考虑生物修复、环境监测类课题,充分展示自己在目标专业领域的探索和潜力。

关注实际问题:iGEM倡导“local people solve local problems”,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实际问题。比如针对当地的环境污染、农业生产问题等,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提出解决方案,使课题更具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。

发挥学科交叉优势:对于非生物专业的学生,可挖掘课题中的交叉学科点。数学专业学生可在建模方面发挥优势,计算机专业学生可开发数据分析软件或模拟程序,将自己的专业技能融入到生物研究中,实现多学科融合创新 。

考量兴趣与可行性: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能保持研究热情,但也要考虑课题的可行性。评估实验条件、时间、资源等是否能够满足研究需求,确保课题在规定时间内能够顺利完成。

犀牛IGEM课程注重过程中学生的收获和其在文书创作中的价值,生物学竞赛老师+商科竞赛老师+文书规划老师

犀牛教育

IGEM课程

课程名称

师资配置

内容

iGEM普通

实验室教学团队

常规课程设计

iGEM

金犀班

iGEM裁判/生物类竞赛教练

1.双语课程培训2.定制化备赛过程设计:紧密围绕学生申请方向

4所大学名校iGEM队联袂指导

商科类竞赛老师

文书规划老师

实验室教学团队


相关阅读